法伴暑假 护“童”成长无忧
发布日期:2025-07-31 信息来源:随州市司法局 编辑:随州市司法局 审核:司法局 字号:[ ]

夏日炎炎,孩子们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暑假。当城市与乡村的校园暂时寂静,一场场以爱为名的守护行动正在随州悄然展开。随州市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“普法责任制”,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,编织起一张立体防护网,让法治精神如夏日清风,浸润童心。

课堂里的安全密码:把规则讲成童年故事

小朋友,要牢记,生命安全属第一;池塘河边不靠近,大人陪伴才可行……曾都区东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孩子们拍手传唱的防溺水儿歌里,藏着最朴素的安全法则。社区工作人员用动画演示和情景模拟,让远离危险水域不再是抽象的禁令。当志愿者扮演的“落水者”在模拟场景中挣扎,孩子们立刻想起刚学的不盲目施救、及时呼救口诀,法治教育就在这紧张又有趣的互动中入脑入心。

随州高新区十里铺社区的托管班里,家校联动模式让普法更有温度。季粱学校的老师在辅导数学题时,顺势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学习时间的规定;大学生志愿者带着孩子们折安全纸船,折纸步骤里藏着防触电、防拐骗的安全提示。你们知道吗?就像折纸不能少一步,法律也不能少一条哦。志愿者的比喻让孩子们恍然大悟:规则,原来是守护成长的折纸说明书

广水余店镇的“名著课堂”里,法治教育正以更巧妙的方式渗透。当志愿者用皮影戏演绎《西游记》“三打白骨精”,11岁的刘裕祥在日记里写道:孙悟空遵守与师父的约定,就算被误会也不违背承诺,这就是'诚信'。在《水浒传》角色扮演课上,“鲁智深”徒手搬书桌的场景后,志愿者顺势讲解见义勇为与正当防卫的法律边界。孩子们突然明白:名著里的英雄气概,从来都离不开对规则的敬畏。

文化中的法治基因:让传统照见现实成长

随县殷店镇中心学校,非遗课堂上正上演奇妙的文化对话。湖北大学小烛光支教团的志愿者讲解《中国图腾》时,特意拿出当地非遗青铜编钟的仿制品:古人在钟上刻铭文规范行为,就像今天我们用法律约束言行,这都是文明的约定哦。当孩子们抚摸着编钟上的纹饰,仿佛触摸到了跨越千年的规则意识。

曾都区涢水街道的暑期电影夜,则让普法有了烟火气。白桃村碧桂园小区的广场上,居民们围坐在一起,看完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后,银幕突然切放防溺水动画短片。就像哪吒要遵守陈塘关的规矩,我们也要守住安全的红线。村委会工作人员的解说引来阵阵点头。禁毒纪录片播完后,有孩子举着爆米花问:叔叔,毒品就像电影里的'魔咒'吗?简单的比喻,让严肃的法律知识变得可感可知。

守护里的法治温度:用陪伴筑牢成长防线

随县安居镇爱心托管班的开班仪式上,工作人员询问孩子:知道遇到困难找谁帮忙吗?当孩子指着墙上的未成年人保护热线海报时,他欣慰地笑了。这个细节背后,是当地政府对普法护童的深刻理解:法治教育不仅是知识传递,更是让每个孩子知道有法可依、有人可依

从城市社区到乡村校园,暑期普法正打破你讲我听的传统模式。在殷店镇的非遗课堂,孩子们用陶土捏制法律小卫士;在十里铺社区,安全情景剧里的小演员认真纠正台词:应该说'请拨打110',不是'我去报仇'。这些生动的瞬间证明当法治教育与童心同频,与生活共振,就能长出最坚韧的守护力量。

这个夏天,无数双手正共同编织守护的网,让法律的阳光照亮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,让他们带着规则意识、安全知识和文化自信,走向更广阔的未来。

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